日期:2025-03-25
作者:冯俊、付恒杰
来源:图书馆
浏览量:
3 月 21 日上午,“读写实验(第三季)——走进宋代书画世界”工作坊在我校图书馆二楼智享阁开展专题学习。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班员、湖北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范丽雅为学员线下讲授第六课《二战前日本学者的宋画研究及其对欧美学者和收藏家的影响——以泷精一在 〈国华〉上的文笔活动为考察线索》。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屈波老师简要介绍了图书馆购买的Jstor 西文过刊全文库资源,强调文献资源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随后,范丽雅老师指出日本《国华》期刊作为纸质文献资源的珍贵性,认为《国华》中的史学材料是研究泷精一等日本汉学家、艺术史学者不可或缺的考察线索。
范丽雅老师首先从近世中日研究中国画的史料切入,向同学们介绍了日本学者泷精一的学术地位,并详细列举了目前学界有关泷精一的研究文章,发现关于泷精一的研究甚少,至今仅有 13 篇。于是,范丽雅老师通过梳理文献与史学材料,指出泷精一在近世中日两国 “新渡”“新来”的中国画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文笔特征与活动轨迹。
接着,范丽雅老师提取出近现代中日艺术交流与欧美互动交流的关键时间节点,聚焦泷精一在1901年至1931年之间出版的代表性中国画论,从“1911年之前的宋画论”“1911 年之后的宋画论”“两大中国名画展举办前后的宋画论”三个时间段,详细剖析泷精一对于中国画的正统认知以及近世日本中国画“古渡”至“新渡”的变迁历程。以时间轴为追溯脉络,收集了大量泷精一于《国华》上刊载的英文和日文文章、绘画解说,仔细考察了泷精一对于近世中日宋画审美的批判与转向,还结合泷精一的观赏活动,如他在鉴赏端方藏品以及回国参观 “宋元明清展” 前后的文笔变化展开讨论,得出泷精一在宋元明清名画展前仍坚持 “古渡”的中国绘画观,直至宋元明清名画展结束后发表在《国华》上的《北宋的画迹》一文中的表述,可以发现泷精一对中国画的评价逐渐由重视“古渡”转向“古渡”与“新渡”并重的变化脉络。
随后,范丽雅老师从学术角度多方查证,列举出美国收藏家弗列尔等人先于泷精一的观点,不仅指出在“宋元明清展”之前泷精一本人同样受限于主流观念与“南画”经验,还点明其他学者受困于观赏购买层次,进一步肯定了泷精一在参展之后的文笔转变于中国画研究与收藏方面的实质性贡献,促使诸多日本汉学家为欧美汉学家和艺术史家提供了除中国(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古物陈列所) 以外、相对完整的南北宋绘画视觉资料。
最后,范丽雅老师重新梳理、总结了泷精一的宋画研究及对欧美和中日两国学者的影响:其一,泷精一的研究影响了以宾扬为首的西方汉学家和艺术史家的视觉认知与理论研究;其二,对二战前后日本和欧美博物馆界收集和研究新型中国画产生了影响,一些 “新渡” 的中国画在日本社会和博物馆界获得认可,同时,欧美的博物馆也购入“新渡”中国画;其三,影响了中国艺术界,1963 年《大公报?艺术周刊》1月18日、2月1日和22日刊载了宾扬和泷精一的中文译文;其四,泷精一的研究还影响了后世中日两国学者宋画图录的编辑与研究。
课堂小结:
本次课程中,范丽雅老师的讲解为同学们提供了珍贵的中日宋画交流文献,揭示了近代日本中国美术观的形成脉络,让同学们认识到近世日本学者对中国宋画收藏、传播的史料事实与价值,感受到学术研究中史学材料与历史比较、读史征信相结合的严谨性。
(图:谢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