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网站是多少

图片

志于道 游于艺

“建设长江上游美丽中国先行区生态艺术创作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日期:2025-04-30 作者:李莹 来源:造型艺术学院 浏览量:

4月28日,由龙8网站是多少主办,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创作科研处、造型艺术学院承办的“建设长江上游美丽中国先行区生态艺术创作研讨会”在龙8网站是多少美术馆举行。龙8网站是多少院长焦兴涛出席会议,生态摄影与艺术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生态艺术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度对话。龙8网站是多少党委常委、造型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韦芳,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唐勇,造型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彦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耿德法以及龙8网站是多少师生代表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创作科研处副处长张颖主持。

焦兴涛在致辞中强调,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生态艺术正将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实践,成为构建生态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他回顾了龙8网站是多少在生态艺术领域形成的学术传统与创作路径,指出生态艺术应实现中华传统精神与当代公共性议题的创造性转译,强调艺术家肩负重塑生活理念、激发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共识的重要使命。龙8网站是多少将通过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平台,协同推进理论体系建构与创作实践创新,立体化构建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视觉叙事体系。

学术立言:建立生态摄影新范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生态摄影协会主席陈建伟以《浅谈生态摄影》为题,以长白山、南极等生态摄影实践为例,剖析当前摄影界困局:过度追求唯美构图导致作品丧失科学记录价值,呼吁建立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生态摄影新范式。他提出生态美学三重进阶——从展现个体生命的“生命之美”,到呈现生物群落关系的“自然之美”,最终升华为揭示人地协同的“生态之美”。他强调生态摄影需在尊重科学逻辑基础上拓展艺术边界,以图像重构人与自然共生的话语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视觉注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资深摄影师、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肖戈以《行摄美丽大自然——行摄非洲、行摄中国和动物星球》为题,结合三十余年生态摄影实践,分享其创作理念。他高度评价川美校园生态体系,提议以影像记录校内生物多样性,构建艺术院校生态观察样本。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影像以及东非野生动物纪实作品,揭示全球生态系统内在关联性,以跨地域影像档案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话语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资深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特邀摄影师蔡石以《人间四月天》为题,以“人间四月天”为线索,解码全球生态影像的诗性表达。通过藏东南桃花雪山同框、冰岛火山黑沙滩等案例,阐释板块运动与气候变迁塑造的生态奇观。以360度航拍呈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千米级瀑布、秦岭原始森林生物群落等生态现场,记录了挪威峡湾的光影、北极冰川消融的动态及云南溶洞生物荧光现象,构建跨纬度生态美学样本。

青年拓界激活生态艺术新实践

在生态艺术创作营的青年成果分享中,耿德法以《生态艺术创作营与创作中的生态意识》为题,立足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系统解析生态艺术实践路径,揭示绘画与摄影在生态艺术中的协同价值,介绍了其作品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生叙事。他强调艺术家应深入生态现场,通过跨媒介实践将生态认知升维为视觉语言,推动创作从生态意识到生态艺术的范式转换。

栗珊以《让生态“动”起来——基于时间维度的艺术解析与价值重构》为题,以时间维度重构生态艺术叙事,提出“现在即是永恒”的创作理念。通过绘画捕捉瞬间流动,结合崖柏重生案例,揭示濒危物种的生命韧性。她提出以“天人合一”“自然即道”实现东方传统哲学观的生态艺术转化,打破传统艺术“人类中心”视角,创造生态共同体的艺术想象,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为生态危机提供文化解决方案。

胡永奇以《“风月同天·山川有情”我与生态艺术同行》为题,强调“天人合一”的东方生态哲思,通过艺术创作搭建人类与自然的情感共振桥梁,在微观叙事中解码生命共同体的共生密码。提出“艺术介入生态治理”路径,以保护区文艺宣传、科普读物、绘本故事及文创产品,促进生态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艺术和自然保护区的共同进步。

王培永以《共生·共艺:大地创想录》为题,介绍了早期作品所体现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微视角重构环境叙事,展示了驻地期间的考察现场及其突破材料限制创作的在地作品,提出“校园植物绘本”和“山石绘画”的创作计划,提出绘画与摄影的跨媒介对话。

廖峻立以《“物·图·情”——生态艺术与个人感知》为题,提出“物—图—情”三位一体的生态转译路径,将崖柏的自然肌理转化为版画语言,通过即时写生记录与装置书籍制作,实现濒危物种信息的视觉存档以及个人情感的艺术表达。

李志坚以《微妙自然——乡村雨后创作思考》为题,提出“微妙自然”的共生理念,分享了其生态艺术创作的动静虚实之感,呼吁思考艺术与生态、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摄影的关系问题。

协同拓维构建生态关系实践链条

唐勇指出生态艺术需超越传统自然生态视角,构建涵盖人文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多维认知体系。他强调生态关系是生态艺术的灵魂,即通过新材料、新媒介、新方法建立人与自然、社会的情感联结与身体感知,使艺术创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身化实践。主张建立“理论-实践”闭环系统,在国际文明互鉴中建立生态系统理论的中国话语,以生态艺术凝聚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共识。

韦芳作总结发言。她谈到,本次工作营通过“作品反思-生态认知-创作规划”的三段式路径,成功激发跨领域艺术家的生态意识觉醒。她强调艺术破圈的核心在于建立内生驱动力,以生活现场为锚点,让创作者自发回应社会需求。工作营的突破性在于提示川美艺术家潜藏的生态创作基因,在跨学科对话中,原本无意识的生态实践被显性化,形成知识增量。这启示艺术生态建构需超越行业壁垒,通过人文社科交叉视角激活创作者的深层认同,使生态意识从潜意识层上升为自觉的创作方法论。

与会专家学者随后就生态摄影实践、色彩真实性探讨、科学性与艺术性边界、院校生态艺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本次建设长江上游美丽中国先行区生态艺术创作营暨研讨会由龙8网站是多少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平台共同发起,以艺术为媒介,深度践行龙8网站是多少“以艺术现场带创作、以创新实践促研究”的学术宗旨,汇聚生态摄影与艺术领域的智慧力量,通过跨学科对话、跨媒介创作与系统性理论建构,为重庆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提供可感知的视觉叙事体系。龙8网站是多少将持续深化生态艺术的学术面向,依托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高水平艺术创作回应美丽中国建设与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文化表达需求,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战略。

(图:唐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