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界
雅昌专稿|川美2022毕业季:开放18年 从一场展览到重庆艺术大事件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8日 16:44   作者:刘倩   来源:雅昌新闻    浏览:次

原报道链接:https://m-news.artron.net/news/20220607/n1970393.html

关于一座美术学院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讨论,大约集中于十年前的美院毕业季。

从传统毕业展,到盛大的开幕秀场和嘉年华,再到全城夏日艺术派对;那几年里,各大美院都争当毕业季最靓的仔;如今,不同的美院都各自美好,探索出符合各自城市气质的艺术毕业季之路。

比如,最接地气的龙8网站是多少,成为本年度少有的能大规模线下展出并向公众开放的毕业展,“线上+线下”联合,分别展出1364人、1086人的近万件毕业作品。

以艺术的方式向城市“开放”,将最青春活力的艺术输送给山城重庆,这就是“开放的六月”,已坚持18年。

在重庆 6月去川美打卡

“如果说18年前‘开放的六月‘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那么今天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帅哥靓女。”

作为“开放的六月”活动的重要策划人,龙8网站是多少副院长张杰18年来亲历并见证了“开放的六月”从一场毕业展到一座城市文化事件的过程。

2005年的6月,龙8网站是多少首度围绕毕业展推出“开放的六月”,彼时的川美仅有黄桷坪老校区,校园里挂上一串串彩旗,打开大门,欢迎市民们走进龙8网站是多少;后来,无需再张灯结彩,6月走进川美,已经成为重庆爱好艺术的市民们的一门必修课。

2018年之后,川美和重庆文投集团合作,打造“重庆艺术大市场”,毕业季更近一步链接社会、市场,走向大众的生活中。“开放的六月”已经成为集文化艺术展示、交流、体验、鉴赏、消费的综合平台,形成了一个生机活力的艺术体系。

龙8网站是多少2022年毕业展现场(本文现场图片由龙8网站是多少官方提供,摄影师:杨金良)

2022年,川美也成为本年度极少数能大规模线下展示并向公众开放的艺术院校毕业展,龙8网站是多少美术馆、虎溪公社、黄桷坪老校区重庆当代美术馆三大展场相互呼应。以“线上+线下”联合展出的方式,分别展出1364人、1086人的近万件作品。

展出作品涉及龙8网站是多少4个一级学科和 24个本科专业,包括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艺术学理论类、教育学类和建筑类等毕业作品,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作品同时展出。线下展本科持续至2022年6月19日,研究生持续至2022年6月25日,线上展将持续至2022年7月10日结束。线上展览2022年6月1日在龙8网站是多少美术馆、重庆当代美术馆和上游新闻客户端同时开幕。

一场毕业展带给城市的活力

在国内的美术院校中,龙8网站是多少是较早尝试将毕业展与社会关联的院校之一,这在美术馆生态和艺术市场体系还不完善的重庆,如何将学生的毕业展的影响力扩展到更大的社会层面?艺术学院,急迫地打开自己的大门,拥抱社会,或许是一条和市场接轨的不二之选,也更加契合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气质。

作为这座城市的艺术引领者,美术学院只有带动起城市的审美,才有可能产生出更多更综合的艺术业态。张杰亲历了18年的变化,看到了四川美院十八届同学们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这样一场艺术活动对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里的人,对于人们的生活,以艺术的介入方式带来的很多变化。

2022龙8网站是多少“开放的六月”媒体开放日现场

川美希望充满活力的艺术能给当下带来一些力量:“我们应该思考三个关系,那就是龙8网站是多少和城、人、时的关系,分别是龙8网站是多少和城市的关系、和人的关系、和时代的关系。今天的龙8网站是多少,想同这个城市发生更紧密的联系,想和城市的人们发生更紧密的联系,想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更紧密的联系。今年,疫情多点散发,每一个人都在疫情阴霾笼罩下坚强地过着生活,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作品表达着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理解,奉献给这个时代。川美学子们的作品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心中的阳光驱散一起的阴霾。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一种对城市的美好未来的一种赞誉。”

多年来,川美毕业展的教学和创作理念一直坚守三个面向:面向大众的学术,面向社会的研究,面向生活的创作。大学是要做学术的,学术则要面向大众的学术,面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玩,用艺术的方式解决生活中追求美好道路上遇到的问题。

成长于山城的艺术青年家们,给人很深刻的印象总是不拘于形式,充满青春活力和探索精神,千余位20多岁的年轻人,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了他们对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想。观众走进展馆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作品或灵动与张扬、或青涩与稚嫩、或怪诞与新奇,反映了学生面向生活的真挚情感、面向社会的感性思考和面向艺术的多元尝试,将属于青年人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生活体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一座艺术学院带给公众的感召力

“开放的六月”在整个毕业展期间还面向大众策划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在线上展区的直播活动走进青年艺术家工作室;在展览期间,每个二级学院有一场直播活动,由各专业的学生在美术馆现场直播向观众推荐和解读作品。“创作故事”专区则有百余个短视频讲述学生毕业创作背后的故事,并随机向观众推送“艺术盲盒“;整个艺术季还开通了网友点赞投票,评选出“最受大众喜爱作品奖”,龙8网站是多少将为获奖学生颁奖和发放专项奖金;观众可以通过重庆艺术大市场的网上商城购买学生的毕业作品。

据龙8网站是多少美术馆馆长何桂彦介绍,龙8网站是多少美术馆还在本年度继续推出“美术馆之夜”,6月10日将携手龙8网站是多少照明艺术研究所、龙8网站是多少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阅音无界、音乐共和创艺聚场、重庆寅子剧场带来跨界试听表演晚会,共同推出灯光秀、服装秀、国潮音乐剧、沉浸式戏剧等艺术活动,整台晚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在艺术与科技的交织碰撞中,呈现沉浸式视听盛宴。

“我们尽最大努力把面向社会的展示空间全部利用,推广学生的作品,让广大市民检验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成果,通过艺术创作成果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一份努力。也希望‘开放的6月——龙8网站是多少艺术游’活动,能伴随整个城市的成长和市民的生活,让重庆这座城市更具魅力,更具艺术感召力。”

季夏烂漫,六月川美,待你而归,承艺而返。

以下是来自龙8网站是多少造型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八位院长、副院长们对各自专业作品的深度解读:

▼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天祥:

对于造型艺术学院的毕业推荐主题是“后疫情新业态”。形容这届毕业生有一句话:“青春没有几年,疫情占了三年。”对于研究生同学而言,是大学三年疫情三年,疫情构成了这一届毕业生的基本底色。

造型艺术学院一直秉持“和而不同”的艺术理念,今年毕业165名本科生,81名研究生,12个工作室展开了创作成果。今年造型艺术学院的创作可以分为五个面向:

2022龙8网站是多少毕业展 造型艺术学院展览现场

2022龙8网站是多少毕业展 造型艺术学院 展览现场

2022龙8网站是多少毕业展 造型艺术学院 展览现场

第一是时代境遇,疫情既是我们的生活,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核酸、口罩、隔离、独处……构成了我们的共同经历,也构成了我们不同个体的心境,也构成了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境遇,青年学生们怀着对无限狂欢的追忆和想象,也充满压力和压抑,也有同学利用这两年时间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

第二是对本体语言的坚守。今天的同学们,面对世界变局、社会发展和科技变革,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有一种探索叫语言探索;我们的同学们依然坚持和强调着对艺术语言的突破和探索。

2022龙8网站是多少毕业展 造型艺术学院 展览现场

第三是对文化之河的传承,文化作为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艺术既是传承也延续并创新了传统,使得我们的文化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同学们的作品有的是对大足石刻造像的再创作,有的呈现丝绸之路上游牧文化的文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图像的再现,保留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微弱的温度。

第四是艺科融合,同学们的作品对今天的科技装置、VR技术源、宇宙艺术做出了及时的回应;

第五是社会介入,这些作品都在社会现场中实践而创作,都是有温度的作品。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尚天潇:

四川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的创作主题是“寻因筑梦、书画未来”。

我们要寻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基因,在伟大的新时代创作符合时代,开创未来具有中国特质的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

龙8网站是多少2022年毕业季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展览现场

陈品《汉唐和风拂神州》绢本设色 73x248cm

陈品作品《汉唐河风福神州》,绢本设色,灵感来源于汉代画像石《车马出行图》,描绘了平面化并富有装饰意趣的构图,以及古拙有力的雕刻形象,表现了中国古人出行时的场景。画面通过人马鸟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了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张利《莲华》 绢本重彩 208x320cm

张利的作品《莲华》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艺术,通过画面表现出动物森林之间生生不息的氛围,营造出一种盛世祥、太平吉祥的含义。色彩吸收了敦煌壁画重彩的效果,是当代中国画探索创新的重要方向。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本科同学们的作品在美术馆展出,研究生作品展出于虎溪公社,有一句话叫宅资中国,中国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是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我们还有新时代的青年人们。

刘若水《晚池荷叶动秋风》绢 中国画专业

陈俊锋《沁园春·长沙组印》

设计学院副院长吕曦:

今年我们有310位本科生和106位研究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精彩的盛宴中。

近几年来,龙8网站是多少设计学院一直在坚持社会主题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关注日常生活,坚持“绿色可持续”和“文化可持续”的两大主题,围绕社会服务开展一系列设计实践创作,特别关注一些现实性话题、在地性和落地性研究,以及对科技方面的探索,比如编码、人工智能。

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出现场

在现实和未来之间,同学们探索设计思维,在设计实践当中,有哪些可能的设计创新?设计在真正的社会中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们都从不同角度演绎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设计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文化”一直是设计学院的保留项目,无论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还是西南民族民间文化,我们的同学持续在做探索。

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出现场

“文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也是整个中国文化传承的继承元素,现场展出了我们和方正字库开发的一款签约字体,在这些字体的设计中也能看到校企合作的实验性和落地性探索。还有很多作品是围绕生活中的一些传统技艺研究,对于当地的鱼皮、甘蔗、树壳等材料的研究,以及探索一些传统技艺和当代设计之间的一些关联。

2022年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是很多同学的设计作品开始关注健康和医疗,关注老年人和儿童。一位同学本科是服装设计专业,研究生转向产品设计,毕业作品设计的是一件老年柔性外骨骼服装设计,从自身开始践行一种跨专业探索。有同学围绕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和自闭症的儿童共同创作。当然也有同学围绕未来元宇宙,设计老年人在未来的数字生活里如何有更好的生活形态和模式等,像这样的未来移动、数字文明和科技时尚,也是我们设计学院教学中面向未来更多的一些探索。

设计学院的同学们对于设计和文化的丰富演绎,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去展示全貌,却能看到同学们在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最温润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展示着社会生活中非常细腻生动的一面。

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郭昕:

今年我们艺术教育学院的毕业展着重展示我们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很多朋友经常会问:“美育是不是就是教人画画?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理念,认为美术教育就是教人画画,而今天到了“美育时代”,美育的核心是以美育人,通过艺术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的学生在做艺术教学设计和实践的时候,已经比与过去有了很多转向。

艺术教育学院展览现场

孟千《回溯艺术》 线下课程

第一个转向,是指面向人人的教学,不再只是面对中小学生群体,范围有了极大的扩展,老人、特殊人群、心理需要疗愈的人群都属于艺术教育的对象。

第二个转向,是指场景的拓展,过去的艺术教育只是在课堂的范畴之内,而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有了更多尝试,突破了过去艺术教育的场景边界。

与此同时,伴随着艺术教育面向了人人,和艺术教育场景的无限化拓展,艺术教育的内容也进行了非常多的拓展,不再是局限于艺术专业领域或者美术专业领域的课程,同样也突破了艺术的边界,把艺术各个门类打通,比如戏曲美育课程这样一种艺术教育形式,把我们从平面艺术到空间艺术,从视觉艺术到听觉艺术,到身体的感知艺术全部打通,让人们通过综合艺术感悟来提高艺术综合素养。还有一些课程,是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比如有的课程链接艺术与科技、艺术与自然。

曹钟月《百草迹》综合材料

曹颖婧《如果气味有记忆》综合材料

今天我们的艺术美育课程,和过去的课程有很大区别,尤其是我们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很大改变,艺术教育的学习方式上也有很多新的尝试,比如线上教学介入到了我们的美育课程中。

从毕业展来看,艺术教育得同学们一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同时也有着非常扎实的教育功底,他们对教育事业怀着热情和理想,愿意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

实验艺术学院李川院长:

实验艺术学院毕业展呈现了两个本科专业,摄影和实验艺术。川美的实验艺术系在今年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2018年开始招生至今正好是一个完整的4年本科教育,摄影专业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

在新的时代的发展中,我们看到有很多新出现的艺术表现方式,可能跟传统美术馆、博物馆看到的艺术都不太一样,包含了装置、影像、声光电、交互等跟科技手段紧密结合的方式,这样的艺术也进入公共领域,不断地在扩展原有的表现方式,是一个跨领域跨媒介的融合。

右侧作品为:蒋卓辰《58·93》油桶、金属钢架

比如有的同学的大型交互装置作品《58.93》,灵感来源于日益上涨的油价,模仿古代编钟的形式,作者通过程序编写对油价进行控制,敲击编钟的声音,能感受油价的涨跌,通过这件作品,作者希望能让人们警惕世界中的能源危机,并呼吁人类持续探索与地球自然资源共同的办法。

韩杨《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陈美懿《魔法少女之家》 综合材料

有同学的作品是从虚拟角色出发,探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共存;有同学的作品是以社会现实事件为题材,通过影像来讲述人们内心的救赎;有机械装置作品探讨世界的永恒和轮回等,呈现出新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

影视动画学院院长周宗凯:

动画学院的毕业创作以学院整体的规划选题指南,同学们选择性参加,动画是个与当代科技软件相关、跨学科交叉的专业,我们规划了几个主题:艺科融合的开发应用选题、红色文化主题、生态文化创意表现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等几大选题展开创作。

影视动画学院展览现场

毕业展上的展示也不仅仅是学生的艺术创想,更重要的是,很多作品围绕着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应用需求展开的创意设计,部分成果已经正在实现成果转化或已经转化。

其中一件创作是一部90分钟的院线电影,以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古动物复原开发出来的,我们正在试验作为高校能否以师生创意众筹的模式,为企业轻松启航院线电影?思考有没有可能通过这种模式亮相电影行业。

杜卓珊《沪丝之语——莲塘乳鸭图》数字绘画 数值模型

张涵曦《潺潺无隅》多媒体影像

另外,我们的一个创作是文化遗产的活化究竟用什么方式切入,围绕大足时刻摩研的运用和新业态新消费体系的建构,期待成为大足文化遗产重新开发创建新业态、新产品体系的一种起点。

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魏婷: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而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的更好。”重庆这座炙热而深厚的城市,在经历了近40年的城市化进程之后,城市面貌被迅速改写,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文化是城市流淌的血液,那么艺术则是城市孕育的精髓。

今年我们公共艺术学院的毕设主题是艺术营城,艺术赋能,助力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共有225件作品,它涵盖了9个教学工作室。

艺术与科技专业:赵晴《九龙半岛美术公园门户照明设计》

艺术与科技专业:郑丹妮《山城游记》 数字视频

例如今年的壁画艺术,思考将传统的壁画融入到我们今天的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公共装置艺术以艺术为媒介,以艺术创作作为本体的语言通过内容和形式来回应当下社会的热点;城市空间设计是以文化与艺术的视角,对于存量空间参与进行一个完成城市的更新;今年的照明艺术是以九龙美术半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光艺术的再创造,实现对空间环境的氛围营造。游戏艺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关注日新月异的世界万象;展示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注重信息技术的传达,在展厅中形成一个情景交融的现场;陈设艺术是寻根问源,将传统的文化传统的图案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再应用到室内空间中;出版与阅读设计注重图像与文字的编辑方式,提供一种新的阅读模式和阅读体验;绘本艺术,在今天已经成为城市文化重要的传播途径,也成为当代青年文化的引领,今年绘本体现了非常强烈的民族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而且对当下的青年有一定的科普和教育的作用。

如果说一个城市最有活力的空间,那一定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学院所有的作品都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诠释艺术与城市的关系。

重庆就是一座具有魅力的城市,它给予了我们同学非常丰富的创作源泉,而我们的“艺术营城”展示了重庆的城市面貌,也展示了重庆人民美好的生活,艺术营城,文化建市,我们公共艺术学院的学子们用优秀的作品来描绘了我们城市的时代面貌。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副院长黄红春: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毕业设计主题是“在地的改变”,每年6月是重庆人的盛会,很多朋友们都很好奇,想来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的一群人,我想大众的关注不仅仅是好奇,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建筑与环境艺术展览现场

所以我们持续关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持续的关注重庆的城乡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以及乡村振兴的实践的项目。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三个专业140件作品全部都以实际的项目为基础而展开。

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作品的实验性,鼓励学生去探索新技术的运用,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去做设计。我们也强调实践性,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实际的项目中,在实践中发现实际问题,去结合实际需求来做设计。我们也强调实现性,这也是我们历来去遵循的原则,希望学生的作品不仅是完成一件毕业设计作品,希望在未来中实现,历年来,我们的作品在乡村、在社区中逐步实现。

环境设计:罗婕 《回声——世界之窗叙述空间设计》

在整个毕业设计作品中,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比如其中纳西族俄亚大村的乡村改造的设计,同学们希望做的不仅仅是一个临时网红点,而是对文化的传承、对产业的振兴。他们也是城市文化的塑造者,比如我们同学用数字化建造的技术,在18梯的城市阳台塑造的黄桷树形象的城市文化长廊。还有同学做的关于菜市场的改造。

其实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形而上的形态,要做的是城市文化的塑造,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关注自身,关注周边,也关注时事,关注民生等等。

环境设计:杨越越《生长计划——自组织游戏化集市空间设计》

建筑学:赵越伊《桃源公社——与人》

我们也培养同学们成为社会发展的思考者,我们也会去想我们的城市在未来10年、20年、50年甚至百年之后会怎么样?怎样用一种可持续的态度去做城市建设?

城市与乡村是我们的创作载体,空间是存在我们思考的容器,思维的传动带来物理空间的流动,我们培养的是设计师,更是社会担当具有空间建造能力的艺术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