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报道链接: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580&id=1377758
“如何针对不同特质的乡村,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以‘最适合’的方式推动其迭代更新,是乡村振兴道路上需要持续求解的课题。”4月7日,在第十一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论坛——2023重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分享了他的观点。
▲4月7日,南坪会展中心,在第十一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论坛——2023重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作主旨演讲。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陈劲松以“何为‘乡’”切入他的话题。在他看来,“乡”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甲骨文的字形就是两个人相对而坐,中间是器物,二人面对着盛放食物的器皿相向而食。“乡”的本意就是熟悉的人相聚在一起“共食”,不能与村民“共食”是无法振兴乡村的,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就是“共同富裕”。
他以科技进乡(朱有勇院士-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乡贤回乡(白玛多吉-乡村振兴的“松赞模式”)、青年下乡(云南艺术学院-设计介入乡村振兴)三个云南乡村振兴案例,进一步阐释说,推动乡村振兴,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理解乡村,要让乡村成为与城市等价的生活选择,甚至是在精神上超越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要让那些渴望乡村生活的人有满意去处,而不是建设整齐划一、功能一致的“新农村”。
他表示,针对不同特质的乡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需要与生态文明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同向同行,需要面对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与挑战做有责任感的设计创作,提升产业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让设计智慧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