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界
《重庆晚报》:罗中立获第二届中华艺文奖 100万奖金捐赠艺术教育基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6日 18:31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浏览:次

       这一次全捐奖金100万元培养更多“罗中立”     那一次《父亲》奖金400元 请20多名同学搓一顿

  

  罗中立获第二届中华艺文奖 100万奖金捐赠艺术教育基金 

  重庆晚报讯 日前,第二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罗中立与莫言、李雪健等19位艺术家获奖。其中,罗中立获得艺文奖,奖金100万元。昨天,罗中立把100万元全部捐给筹建中的龙8网站是多少罗中立艺术教育基金会。

  本届19名获奖者中,终身成就奖10人,包括才旦卓玛、朱琳、吴良镛、沈鹏、周小燕、尚长荣、欧阳中石、侯一民、贺敬之、秦怡。艺文奖9人,包括叶小钢、田黎明、朱乐耕、余隆、李雪健、罗中立、赵汝蘅、莫言、裴艳玲。据悉,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中有濮存昕、成龙等。

  “这是文艺界最高荣誉奖,也是国内各类文艺大奖中奖金最高的。”罗中立介绍,中华艺文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国家级学术机构主办的最高艺术奖。与法兰西学院设立的法兰西学院奖、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奥斯卡奖、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的艾美奖一样,中华艺文奖由业内著名艺术家、专家担任评审,以其高端学术品质和专业水准树立起了特有的权威性。

  罗中立介绍,第一届中华艺文奖在2011年举行,当时自己作为评委参加。

  记者了解到,罗中立此次捐出的100万元,将和川美校友历年捐出的200万元一起,作为川美罗中立艺术教育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基金会今后将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及奖教金,资助优秀教师及在校学生出国交流,支持、投入与当代艺术教育事业有关的项目等。

  
 

那一年有个赤脚少年为了梦想从小龙坎走到黄桷坪
 
  为了梦想

  从小龙坎走到黄桷坪

  昨天上午,捐赠仪式结束,罗中立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他回忆起了让他彻夜无眠的一次黄桷坪之旅,那个充满理想的“饥渴”少年,追逐梦想,奋力拼搏,取得今天的成就。

  他说,报答社会各界、师友们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对教育、对艺术的热情传递给更多的艺术青年,资助他们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顺、更好。

  为了激励学生向莫言求一幅书法

  罗中立笑着说,这次颁奖时,他与莫言坐在一起。

  “我们聊了彼此的作品。”罗中立说,虽然他们各自作品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创作思路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关注本土历史,我们的选题都有共同之处,根在乡土。”

  “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作品很受追捧,我们川美图书馆也有他的作品。”罗中立坦言,他们会在图书馆设立莫言专柜,陈列莫言各个时期的作品,供学生们阅读。

  此外,他希望莫言对川美学子写一幅书法,勉励大家,“他书法也很厉害。”

  在会场上,莫言答应了罗中立。

  同样是奖金心境已经不一样了

  罗中立的《父亲》获过不少奖项,从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算起,罗中立走上中国当代艺术这个舞台,至今已有35年。

  35年,从当年400元奖金到如今100万元大奖,除了金额,变化的还有罗中立的心境。

  35年前,还在川美念大三的罗中立,创作《父亲》获得400元奖金。罗中立回忆,同学们都嚷着要他请客。

  “那个时候我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样。”坐在记者对面的罗中立,穿着黑色上衣,围着格子围巾,儒雅沉稳。很难想象,罗中立口中的不一样,究竟是哪样。他总结为一个字,疯;两个字,调皮。

  第一次获奖,罗中立请全班20多名同学在黄桷坪一家饭馆搓了一顿,花了30多元。

  如果说当年《父亲》获得第二届青年美展金奖,那是罗中立一幅画的肯定,而此次中华艺文奖,则是对他艺术创作打了一个结。

  这一次,100万元大奖,罗中立没有请任何人搓一顿,而是全部捐了。

  那一夜借宿川美附中

  通宵未睡太激动了

  罗中立回忆,他小时候住沙坪坝,父亲常带着几弟兄出去画,自己对画画的兴趣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

  临近初中毕业,罗中立向往的艺术殿堂就是川美附中。罗中立哥哥的同学在川美附中念书,为了咨询考学的情况,大约在1962年,罗中立从小龙坎出发,舍不得把鞋子弄脏,打着赤脚走了近两小时,赶到黄桷坪。“那时候,周围还是农田,还没有现在的涂鸦墙。”回忆那段艺术之旅,罗中立若有所思。

  快到黄桷坪时,罗中立在池塘里把脚上泥巴洗干净,穿上鞋。

  “看着校门口进进出出的人群,我感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有一顶光环。”罗中立坐在校门外,等了哥哥同学一整天,天黑了还没有等到。后来,川美有位老师的母亲把罗中立带到男生寝室,让他住了下来。

  “那一夜,下着雨,我通宵未睡,太激动了,我进入了川美附中,还住了下来,第一次觉得自己离艺术殿堂那么近。”第二天,热心的同学还领着罗中立参观了校园的展览馆,激发了罗中立对艺术更大的向往。

  “直到现在,只要校园下着雨,安安静静,我就会想起那一晚。”后来,罗中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川美附中。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又回到大巴山生活了10年,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考入川美。

  罗中立总结自己,从小有热爱,青年有理想,现在选择了艺术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夺得大奖,在他看来,最好的报答就是将自己对教育、对艺术的热情,传递给更多艺术青年。他也希望,更多的青年艺术家,能够燃烧起创作的热情。
 

“只要内心素质提升,干哪一行都吃得开”


 
  重庆晚报:提到美术、油画、川美,大家可能第一会想到罗中立,想到著名的《父亲》。如何挖掘和培养更多的“罗中立”?

  罗中立:川美是一层一层传承下来的,有很多优秀艺术家,不只有罗中立和《父亲》。我成名于一张画、一首歌、一部电影就能让人走红的年代,如今是不可能了。设立重庆龙8网站是多少罗中立艺术教育基金会,就是要鼓励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为他们搭建平台。  

  重庆晚报:罗中立奖学金已经存在了22年。现在,您对罗中立艺术教育基金的模式是怎样考虑的?

  罗中立:两者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奖励优秀的青年学子。

  罗中立奖学金面向全国高校艺术生,每年5个名额,每人1万元。这个奖学金的评委都是业界权威的教授、专家,学生们都很崇拜。当年的一些获奖者如今已成为美术界的顶梁柱,比如崔小东。

  罗中立艺术教育基金还在筹备中,除了我刚捐出的100万元,还有其他校友历年捐出的200万元。我们要成立专门的管理监督部门,具体怎么申请,可能还要等段时间
  
  重庆晚报:艺考一年火过一年,很多追求艺术的年轻人希望能在创作上有所成就,成为大师级人物。针对艺考热,你有什么想对家长和考生说的吗?

  罗中立:从事艺术创作,成名有多种因素。这个时代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竞争很激烈。但他们面对的各种机会还是很广泛。从教育来看,艺术教育是最接近教育的本身,它提升人的素质和品性。也许,从事一门技术性强的专业学习,换了专业,可能很难适应其他领域。但学习艺术的学生走出去,只要内心素质提升了,干哪一行都吃得开
 

来源: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