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网站是多少

图片

志于道 游于艺

思辨与述作丨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方法论系列讲座(三)

日期:2025-04-15 作者:张立颖 来源:图书馆 浏览量:

4月10日,由我校艺术人文学院、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思辨与述作”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方法论系列讲座之“图像痴迷与知识生产:关于徐悲鸿研究的几点体会”在虎溪校区逸夫图书馆一楼艺术写作中心举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盛葳与龙8网站是多少教授屈波共同策划,图书馆副馆长屈波担任主讲,艺术人文学院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与其中。

屈波老师以别开生面的互动开启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会将徐悲鸿作为研究对象。他以徐悲鸿的《自画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看似寻常艺术作品背后的独特之处。在谈到徐悲鸿的经典画作《愚公移山》时,屈波老师深入探讨画中人物数量、细节描绘,以及模特身份来源等问题,从人物是否流汗、服装特征,到与历史人物如演员王莹的潜在关联,全方位解析作品背后可能隐藏的故事。期间,还穿插对艺术史研究与艺术创作关系的探讨,着重强调熟悉图像细节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关键意义。屈波老师以徐悲鸿、伊文思、杨福东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为例,深入探讨流变的愚公形象,展现出艺术观念与社会政治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深层互动。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构建起20世纪以来愚公形象的“意义域”,从徐悲鸿的民族救赎,到伊文思的乌托邦建构,再到杨福东的后现代困惑,愚公形象始终是艺术家回应时代命题的重要载体,其流变本质深刻揭示出中国现代性进程中个体与群体、传统与革新、本土与全球的复杂博弈。屈波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徐悲鸿研究的成果——“模特、米开朗基罗与力士:徐悲鸿《愚公移山》壮汉图像的生成”。在这项研究中,屈波老师指出,徐悲鸿在创作中国画《愚公移山》时,巧妙融合西方古典艺术资源与中国传统职业美术的视觉惯例,成功塑造出极具力量感的壮汉形象。其核心方法论在于践行“立范人以教人治艺” 的写生理念,借助印度“鲁智深型”模特的真实形体反复写生,同时借鉴米开朗琪罗雕塑中“以人体为应用工具”的创作思路。这一创作不仅是对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有力视觉呼应,更蕴含着徐悲鸿对中国美术史的批判性反思。

讲座末尾,屈波老师强调文图关系作为艺术史研究的核心范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并再次重申了阅读文献和批判性思考在学术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图:谢一泽)